建築系上課要做模型嗎?充滿創意思考的我適不適合進入建築系就讀呢?中原建築的王謝程學長分享自己建築設計課的經驗來給各位學弟妹參考囉!
為何選這門課?-希望能發揮更多學科以外的專長
建築設計是所有建築相關系所的必修課程,且必須從大一的基礎設計一路修到大五的畢業設計(視不同學校而定,也有大四生修畢業設計),只要一學期沒過即被擋修(意思是:被當一次就再讀一年),過程十分艱辛。當初選擇建築系的原因,是希望自己不只能利用學科方面的知識,也希望發揮術科的專長,建築系不被分為哪一類組,從一到三類、美術班,甚至是科班出身的人都有,不同想法的人聚在一起碰撞想法,一直是我嚮往,雖然從來沒接觸過正規美術或設計的訓練,但憑著一顆不想被限制的心,我選擇了這裡。
上課方式、內容,為什麼喜歡?-能更有邏輯的思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
設計課依年級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大一所學為基礎,過程中將會訓練學生各方面的繪畫技巧及設計的思考邏輯,大二才真正進入建築的範疇,開始進行小型建築改造的設計,而其中不乏真實地對設計的基地進行施工改造,大三則為大二的延伸,並進行更複雜的項目,大四大五不同於低年級,更重視對於個人專長而細分為各式課程,例如古蹟修復、都市設計、公共建築、住宅.....,依自己往後所想發展自行選課。在設計課的過程中,老師不會直覺了當地告訴你建築的相關知識,設計沒有教科書,唯有自己不斷地對設計的基地拋出想法,與老師進行各種分析辯證,方才能獲得一絲解答,而一個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一至二個月,在這期間,靠自己與他人交流才能獲得的知識與技巧,和完成作品時的成就感,是我最愛它的原因。
推薦什麼特質的人去修這門課?可以期望獲得什麼?
當初入學時抱著高分低就的心態,以為能在系上縱橫,但事實不然,在建築系,分數幾乎不能代表什麼,不管是學科還是術科好,不自己努力,不肯花時間在思考設計的人永遠不會進步,建築不是讀了書就能學好的科目,對於空間的感受不像其他人強烈,就再多走訪幾次基地;對當地歷史文化不夠了解, 就再多訪問幾戶居民;對於做模型的技巧不夠熟練,就請教學長姊幫助磨練;對於比例的美感不夠有sense,就去各地欣賞名勝古蹟。建築設計有點像是種運動,不能光說不練,練多不一定比別人強,但難題一在手,不用從頭解題,手已經開始動了。我推薦對於事情非常有想法、能吃苦,且想獲得更多領域外的知識的人來修這門課,在這堂沒有教科書的課,你將學到許多超乎想像外的事,或許講起來很玄,但將如此趣味當作正課,何樂而不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