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大哉問】-讀書計畫大哉問 part.2!

WEGO to College
  接近考前一個多月,相信學弟妹在水深火熱的壓力之下,同時又面對考試結果極高的不確定性,心中一定有許多困惑與迷惘,這次專欄邀請到許多學長姐來解答你們的疑問!之後幾週也將有許多波[大哉問]釋出,也會廣泛蒐集各方學長姐的讀書方法解答、科系介紹等,歡迎你們在以下表單中填寫問題,不要錯過得到學長姐寶貴經驗的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要跨社會組,在學測及指考要怎麼補足一類組的科目呢?

[財金二 李岱蓉]
  社會完全是0的話,可以去坊間的8周快速補習班補一補, 認真的聽老師整理重點。如果念完自然不至於焦頭爛額的人,就自己寫題目(選參考書前,請看它的解析是不是有誠意、圖表整理個方式好不好理解,歷屆模考題也是個練手感的好東西)整理,社會科比起自然科算是投資報酬率滿高的。

[財金三 陳苡涵]
  學測的話大致上照老師的進度就可以了,如果是自然組想
要考社會組指考那就必須從頭複習,最重要的其實是決心,跟社會組的同學借講義,有不會的地方就去問老師,然後把重點放在一到四冊,整理自己的筆記,因為時間有限所以讀的東西在精不在多,練習模擬考題目,另外要先清楚自己的目標校系採計哪些科目,才能有效率的分配時間。

[財金一 何家儀]
  考學測的話只要跟著老師的進度複習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我覺得要多練習題目,尤其變化多的題目要確實訂正、了解原因才能融會貫通,也可以和社會組同學借筆記或請教他們不懂的觀念。另外善加利用個參考書的圖表或重點整理的部分可以更快速的記憶,還可以加上其他補充說明加深印象。指考的話,儘早確定好目標專心投入準備,省下念自然科的時間針對社會科加強應該足以應付指考的題型。


社會組的自然科跟數學要怎麼補足?

[財金二 李岱蓉]
  物理化學好好把握一二,真的不會很難懂,牙一咬努力理解還是可以的,有時候高一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高三就突然海闊天空了,生物地科好好把握,當社會科背起來!(地科有些太理科的東西不會,就多理解幾次,真的可以的)

[國企二 鄭惠文]
  其實學測的自然科不會很困難,物理化學需要熟記公式, 生物化學則多是可以背誦的知識,我個人的做法是不要讓自己排斥學習各領域的知識,讓自己能夠開心讀書是關鍵!考試方法主要是把握答題順序,先寫非計算題,再將公式套入計算題內,節省時間!在數學方面,我認為觀念的理解以及手感是社會組至少要做到的,不必強解難題, 遇到困難就挪用腦海裡熟記的幾個大重點、公式、常考題型,就能迎刃而解!


接近考前一個月,讀書計畫通常怎麼安排,可以休息嗎?

[物理一 邱繼平]
  我自己是最後一個禮拜沒有寫作文,避免擾亂自己的情緒。主要的時間大部分是花在社會科跟生物地科吧,但數學還是要定期寫。

[財金二 李岱蓉]
  保持手感,每一個要考的東西都要兼顧手感。所以就是每天每一科都碰一點點,作文也要保持規律的週期寫,保持良好的讀書習慣,看你覺得你離目標還很遠來衡量要不要休息,對得起自己是最重要的。

[財金一 何家儀]
  考前最後一個月基本上大致內容都復習完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把之前唸書的成果保持住,我主要是跟著各科老師安排的題目去練習,不強求一天做很多題目,把錯誤的題目搞懂或遺忘的觀念重新複習更為有效。我個人唸書比較容易彈性疲乏,所以一星期中我大概會有一天會讓自己放輕鬆一點,補足體力讀起書來才會有效率。


學測考差了怎麼辦?到底要不要去甄試?還是指考?

[財金四 尤昱閔]
  指考。不過要看自己的個性還有定力。當初學測考了64級分,連成績都沒公佈我就開始念指考,因為自己心裡就有譜也覺得能考到的分數不只這樣。願意留下來考指考的通常都會有好結果,最後學測級分很高但是推甄有許多不確定性,上的學校科系不見得是你想要的,倒不如不用繼續扼腕學測考差,直接準備指考比較實際,而且當別人在準備面試的時候,你已經領先別人一個多月了。

[財金二 李岱蓉]
  我是考了67級覺得考指考是必定的事。但是我覺得決定要不要考指考要考慮兩件事情,能力、意願。假如我是自然組,就算我67級不能上理想的大學,我也沒有勇氣考指考,因為我知道我的理科合在一起已經滿爛的,分開考應該會爛到流湯。但是如果有強大的意願,是可以補一些能力不足的,然而當你的意願沒那麼高,能力又明顯不足的話,自然組考指考我會持保留態度。社會組就不一樣了,撐過去就是你的,沒什麼好說的。

[電機二 周育辰]
  我個人建議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妨去看看往年的指考考古題。掃過去大概就可以了,不用到真的去做。就大概看看個題目長怎樣,然後應該心裡會有個底,自己在接下來的時間能讓自己變多強,再去做衡量。其實這件事在高二的時候就可以去做了,因為學校進度很快。
  覺得自己學測考差的話,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先沉澱一下,跳脫開來,先不要去碰跟考試有關的東西,回來的時候再思考接下來要走的路,不要再管學測了,把心思放在前方的甄試或指考吧。其實往年還是有在準備甄試結果指考考更好的例子,不要去想說準備甄試指考會來不及考好。要走哪條路還是自個兒決定。
---------------------------------------------------------------------------
歡迎在文章回覆發問以及留下意見 也歡迎填寫回饋表單
我們將定期抽出幸運兒 發送神秘禮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