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大哉問】-讀書計畫大哉問 part.3!

【WEGO to College-讀書計畫大哉問 Part.3】

  接近考前一個多月,相信學弟妹在水深火熱的壓力之下,同時又面對考試結果極高的不確定性,心中一定有許多困惑與迷惘,這次專欄邀請到許多學長姐來解答你們的疑問!之後幾週也將有許多波[大哉問]釋出,也會廣泛蒐集各方學長姐的讀書方法解答、科系介紹等,歡迎你們在以下表單中填寫問題,不要錯過得到學長姐寶貴經驗的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沒有目標方向,不知道為何而讀,能不讀書嗎?

[經濟三 吳昊]
  我曾經在補習班短期工作過,就常聽到對學習不甚有興趣的學生問這個問題。你能不能不讀書?你當然可以不讀書,但你得要想想「如果我不讀書,那麼我要做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足以說服你的家人、師長,以及任何可能會勸阻你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能說服你自己。
  如果回答不出這個問題,那麼我建議你再去多多探索吧!不論是學科內還是學科外的事物。《奧德修斯》中便言道「已知的事物多麼渺小,未知的領域無窮無盡。」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你的心,而陷入怠惰與絕望。
不要害怕自己沒有方向,你只是還沒有找到而已──所有的學習以及探索,都是一個進程。

[國企二 鄭惠文]
  如果把「讀書」只看成念書,那就真的太狹隘了。所有人生會遇到的事情,都需要「學習」,許多認真生活、成就感高的人,他們都會利用書去拓展自己書本就像是字典,先告訴我們有那些可以使用的資料庫與經驗值,而當我們遇到事情才能運用字典內的詞彙,創造出屬於我們的文章,而現在我們則太著重強記知識,或是缺乏思考這些往後可能會需要的場合,有時也是你探索自己、探索人生很重要的資料庫。
  另外,在準備考試這段期間,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對自己負責」,當我懷抱著不確定的夢想,卻願意使盡所有力氣為它而努力時,我才懂得什麼對我而言是重要的,而我自己可以到達的能耐是多少。現在回想起來,那段經歷是無比可貴,我也對我克服如此大的壓力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法律一 林嘉恩]
  確實,課本上的知識對於少部分的人毫無吸引力,既然沒有興趣,更不可能投入時間,更別說是在學業上有好成績了。但是,若只將讀書視為獲取知識而已,那實在太狹隘了。對我來說,讀書是一種心智上的磨練,大多數的知識在上大學後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但是曾經苦讀、用盡心力去弄清課業上的疑問,卻是培養了追根究底的性格、毅力以及耐心。
  人生絕對不可能只有唸書而已,但是當未來遇到更多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考驗,面對這些困難,仰賴的是你究竟有多富足的心態以及智慧能夠面對。


通常學長姊是怎麼安排每科讀的時間點和時間的多寡?(例如照考試時間讀之類的)通勤時間、午休時間適合怎麼利用?

[機械二 劉相涵]
  可以自己把每個科目的份量分一下(比如說就自己過去經驗來說一個小時讀的完的量算一個單位),然後一次讀一到二個單位的科目,不要想一個晚上拚完一科;時間點個人認為不是很重要,不用照考試時間,倒是可以先讀自己比較擅長的,先把容易的解決掉心理壓力會比較小
  通勤時間不建議讀書,因為通常很吵很亂而且會搖,不如好好放空冥想或休息,把體力留給可以專心的時間。午休30分鐘可以讀15分鐘睡15分鐘,一是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胃不和則臥不安"不要吃飽馬上睡,再來就是讀書會讓你很想睡剩下15分鐘睡的效率會更好;這15分鐘可以拿來背單字或寫國文閱讀測驗,我的經驗是差不多這些都剛好15分鐘可以解決。

[資工二 李睿軒]
  依學測來講,因為要每科都精通,所以建議是比較不拿手的科目要用比較多的時間來讀,每次讀之前就抓個段落看這次要讀到哪。時間利用方面,我是建議看個人在讀書效率上的感覺,如果你在通勤時間或午休讀書不會受到環境影響的話,可以拿來讀書沒關係。但是還是建議要有適當的休息時間比較好。

[醫學二 陳奕翰]
  學測的話,看自己的模擬考,哪科的成績需要再加強,我就會把那科的時間增多,可能是本來的三倍之類,但是其他科也不能偏廢,要維持手感,可能每天固定寫幾篇練習題,好好的檢討之後,把剩下的時間留給需要加強的科目,這樣有加強到,其他科又不失手感。通勤時間我會拿來看書,再大本的書都可拿出來讀,但如果需要休息可小瞇個幾分鐘。午休的話我會先讀20分的書,剩下的20分拿來睡覺。


指考專攻國英數,在策略上要怎麼制定?會不會有風險?

[財金二 周容萱]
  其實指考採計國英數三科的校系並不少,包括台大財金、經濟,還有政大許多商學院的科系,但如果真的只專攻這三科,會存在蠻大的風險。既然只採計三科,就表示三科都非常重要平均都要非常高分,所以一不小心其中一科失足了可能就會差很多。
  我的建議是如果已經將那些採計三科的校系當作目標,可以把重心放在國英數,但是其他的社會科或自然科也要同時穩固,不要完全放手不讀。假如真的那三科沒有預期的好,至少會有備案可以選擇,在準備的過程中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優劣勢來調配讀書時間的比重,多多加強弱科,比較在行的科目也不能掉以輕心,維持一定的水準。如此一來相信在指考的時候,會比較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


讀書計劃總是被突來的考試與功課打亂,要怎麼訂定才好?

[財金二 李岱蓉]
  首先,最好明白自己訂的段落會花的時間,比如說,數學就是每天一個半小時,不論進度;或是歷史一回模擬考或是參考書寫完檢討就是45分鐘,找出計算單位可以減少誤差。另外,切記不可以把每天都排滿,一定要留空白時間,像是禮拜三(一個禮拜的中間)、或是禮拜天的中午過後,把還沒做完的進度補上。最後,先從短期讀書計畫開始,三天、一個禮拜、半個月,循序漸進,會找到感覺的!

[物理一 邱繼平]
  一個可以參考的方法是照著自己的計畫走,不必太在意一般的小考、功課,只是事後要把東西補齊。

[電機二 周育辰]
  僅供參考吧,我個人是比較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計畫讀書,功課做完之後想讀什麼就去讀什麼,切記不要對某些科目產生排斥而不花功夫在上面。
  模擬考的話大概就前幾個禮拜甚至前幾天花點時間去準備就好,到最後段考真的能快到不用準備的地步。
  一般課堂的考試or練習準備完再去做會比較有練習的效果。想到哪一個章節變得有點生疏,就讓自己在2~3天內空出個時間把它複習完,而這些生疏的想法通常在練習做題目的時候就會慢慢蹦出來。
   指考而言,除了國文可能會需要自己買書練習選擇題,老師應該都會找題目給我們寫,盡量是上課就把它寫完,來不及就拖到下課或延到夜自習。擔心練習量不夠就自己另外再買,覺得太多也可以選擇不要寫或是晚點再寫...(這很重要,多花點時間在自己其他不熟的地方吧,但絕對不能讓自己答題的感覺冷掉),像我一科的題目一天頂多就偶爾練習到兩份,一次寫太多會精神匱乏沒效用。
  其實一天下來只有在唸書吃飯睡覺的話真的會空出蠻多時間的,但我覺得不要把唸書的行程排太滿會比較好,唯恐一直延誤會讓自己覺得債越欠越多。


模考有參考價值嗎?要怎麼訂正、分析趨勢,還是能看自己的落點?

[資工二 李睿軒]
  模考當然有其參考價值,不過應該要正確地去判斷模考的分數呈現出來的意義。模考通常會較學測難,所以大部分都會考的比較不理想,可以去寫寫看歷屆試題後分析。
如果歷屆試題的分數都不錯,但是模考成績偏低,那就可能真的是模考偏難。之後就去看自己錯的題目,是不是題目太刁鑽,還是自己沒學好那一部份。但是如果歷屆試題的分數也不好的話,那代表可能基礎的部分還要再加強一下囉!

[醫學二 陳奕翰]
  其實模考要好好的準備,跟上考試的進度,憑著自己的能力考。藉由多次的模考可以知道調整的讀書方法有沒有用,如果有用的話可以持續下去。雖然有些模考的題目太過刁鑽,但是也要好好檢討那類的題目,裡面可能也有目前會考的題型或趨勢。但是基本的題目也一定要熟,如果有漏的一定要補起。那像是作文之類的真的可能沒有刁鑽的問題了,現在出題目的趨勢也越來越多元活潑,訓練自己的臨場反應思考,多多練習,自己找題目,寫完給老師改。
---------------------------------------------------------------------------
歡迎在文章回覆發問以及留下意見 也歡迎填寫回饋表單
我們將定期抽出幸運兒 發送神秘禮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