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系上課要做模型嗎?充滿創意思考的我適不適合進入建築系就讀呢?中原建築的王謝程學長分享自己建築設計課的經驗來給各位學弟妹參考囉!
為何選這門課?-希望能發揮更多學科以外的專長
建築設計是所有建築相關系所的必修課程,且必須從大一的基礎設計一路修到大五的畢業設計(視不同學校而定,也有大四生修畢業設計),只要一學期沒過即被擋修(意思是:被當一次就再讀一年),過程十分艱辛。當初選擇建築系的原因,是希望自己不只能利用學科方面的知識,也希望發揮術科的專長,建築系不被分為哪一類組,從一到三類、美術班,甚至是科班出身的人都有,不同想法的人聚在一起碰撞想法,一直是我嚮往,雖然從來沒接觸過正規美術或設計的訓練,但憑著一顆不想被限制的心,我選擇了這裡。
上課方式、內容,為什麼喜歡?-能更有邏輯的思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
設計課依年級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大一所學為基礎,過程中將會訓練學生各方面的繪畫技巧及設計的思考邏輯,大二才真正進入建築的範疇,開始進行小型建築改造的設計,而其中不乏真實地對設計的基地進行施工改造,大三則為大二的延伸,並進行更複雜的項目,大四大五不同於低年級,更重視對於個人專長而細分為各式課程,例如古蹟修復、都市設計、公共建築、住宅.....,依自己往後所想發展自行選課。在設計課的過程中,老師不會直覺了當地告訴你建築的相關知識,設計沒有教科書,唯有自己不斷地對設計的基地拋出想法,與老師進行各種分析辯證,方才能獲得一絲解答,而一個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一至二個月,在這期間,靠自己與他人交流才能獲得的知識與技巧,和完成作品時的成就感,是我最愛它的原因。
推薦什麼特質的人去修這門課?可以期望獲得什麼?
當初入學時抱著高分低就的心態,以為能在系上縱橫,但事實不然,在建築系,分數幾乎不能代表什麼,不管是學科還是術科好,不自己努力,不肯花時間在思考設計的人永遠不會進步,建築不是讀了書就能學好的科目,對於空間的感受不像其他人強烈,就再多走訪幾次基地;對當地歷史文化不夠了解, 就再多訪問幾戶居民;對於做模型的技巧不夠熟練,就請教學長姊幫助磨練;對於比例的美感不夠有sense,就去各地欣賞名勝古蹟。建築設計有點像是種運動,不能光說不練,練多不一定比別人強,但難題一在手,不用從頭解題,手已經開始動了。我推薦對於事情非常有想法、能吃苦,且想獲得更多領域外的知識的人來修這門課,在這堂沒有教科書的課,你將學到許多超乎想像外的事,或許講起來很玄,但將如此趣味當作正課,何樂而不為?
WEGO to College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Hi 課任務】鄭惠文-管理學X變革專案
臺大國企系到底在學些甚麼呢?管理學真的是在學理論嗎?
大學生能有多少機會接觸到實際市場呢?
讓鄭惠文學姐用這堂大二上的實作課程來告訴學弟妹吧!
為何選這門課?-將管理學運用在實務經驗
管理學是國企系及工管系必修,表面上看起來枯燥乏味,總是在學理論卻沒有實際運用的機會,但國企系開的管理學課有「變革管理專案Change Management Project」簡稱CMP,學生要自行尋找願意合作的店家與組織,為它們進行管理上的改革。而國企系其實非常注重思考與洞察的能力,藉由這個專案,我們可以在大二時就練習我們如何運用所學,並親身體驗與實務做結合。
管理學期間還是會有理論的正課要上,還有個案分析,也就是拿企業的案例來彼此探討,但我還是最喜歡CMP的部分。CMP課程從發現問題,再到制訂解決方案,最後達成目標,全部由學生自行主導。在開學期間就要到處尋找需要被改革的店家與組織,並將企畫案提交給老闆,也需要在事前做好深入的調查,例如經營理念、目標客群、營運模式、消費者行為及使用者經驗調查等等。在為期三個月的時間,學員可視變革情況作分析以及適時調整步調。我最喜歡這門課的原因,就是在於有很大的挑戰性與不確定性,雖然會很忙碌,但當成效顯現時成就感是很高的,例如我做的動畫與社群行銷手法就被採用,即使效果沒有想像中的好,但卻是一個很棒的經驗。
推薦什麼特質的人去修這門課?可以期望獲得什麼?
在這期間,需要跟組員做良好的溝通,有時覺得大家都達成共識了,但因為表達方式不同,大家的認知也有不同。與店家洽談時也要試著取得信任,並展現誠意與專業,這時就需要倚賴國企系各種活動的磨練,包括企畫書的撰寫,活動的架構安排,使用者經驗探討等等,這些都是實做後才獲取到的經驗值。而我十分推薦喜愛行銷且願意勇於挑戰、培養洞察力與分析力,並且能耐心的與人溝通並且廣納意見者,一定要來修這門課,好好地給自己一個磨練的機會!
圖4:實體活動照片
歡迎在文章回覆發問以及留下意見 也歡迎填寫回饋表單
我們將定期抽出幸運兒 發送神秘禮品
問卷:http://goo.gl/forms/nkHofy3aQ4
更多文章:http://wegotocollege.blogspot.tw
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Hi 課任務】高賴廷-化學實驗
看了這麼多普通大學的介紹,那我如果想知道科大學什麼該怎麼辦呢?WEGO to College聽見你的願望囉!今天請來正在就讀臺北科技大學的高賴廷學長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課–化學實驗。
為何選這門課?
化學實驗和物理實驗對校內理工科系來說是必修,化學實驗所需要的技巧較高。基本上是培養實作的能力,讓我們的印象不光光只是停留在理論而已。
上課方式、內容,為什麼喜歡?
每次上課前都需要手寫一份實驗前預報,大概就是先預習當天要做的實驗內容,藥品配置,和相關計算等。實驗的當下要全神貫注,因為出來的數據並不像課本一樣是很漂亮的數字,很多時候都需要用工程計算機來協助計。如果誤差太大時,就要重做一次實驗,會花掉不少時間。實驗結束後,整理好的數據就要配合課本所指引的一步步算出例如碳含量或是KSP等數值。我覺得相較於高工、高職生,他們大多都已經考過相關科系的證照,實作較我們高中生豐富,所以每次和他們做實驗時壓力都很大,但是不會的只要敢問,大部分的問題他們都會幫我解答,能學到的也比課本上多更多。
推薦什麼特質的人去修這門課?可以期望獲得什麼?
實驗的時候需要很高的抗壓性,時間的掌握和精準的樣品配置是很重要的,而且每次的團隊成員大多相同,所以分工也很重要,誰負責甚麼都要非常清楚。成就感最大的時候就是能讓實驗的誤差在正負2%以內,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但是有時候誤差太大要重作時,也不要棄餒,找出問題並且試著解決,如果不行就多看多聽多問,畢竟有時候總會有些盲點,而解決之後總會提醒自己下次部會再犯同樣的錯。
---------------------------------------------------------------------------
歡迎在文章回覆發問以及留下意見 也歡迎填寫回饋表單
我們將定期抽出幸運兒 發送神秘禮品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Hi 課任務】李亭蓁-針織與梭織
最新織訊!織品到底在幹嘛?理論學習多還是實務操作多呢?想知道的話就不能錯過這次的Hi課任務,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的李亭蓁學姐將會介紹針織與梭織這門課給學弟妹看看喔!
為何選這門課?
我現在是大二,織品設計系在大二的必修包含梭織、針織、印染,大二結束之後將會選擇之後要更專精的科目繼續學習。我推甄選擇織品設計系的原因很單純,只是覺得自己喜歡動手做些東西,而輔大織品設計的課程很特別,真的非常「織品」,這些知識感覺現在不選擇織品設計系的話,以後想學也學不到了吧。
為何選這門課?
我現在是大二,織品設計系在大二的必修包含梭織、針織、印染,大二結束之後將會選擇之後要更專精的科目繼續學習。我推甄選擇織品設計系的原因很單純,只是覺得自己喜歡動手做些東西,而輔大織品設計的課程很特別,真的非常「織品」,這些知識感覺現在不選擇織品設計系的話,以後想學也學不到了吧。
上課方式、內容,為什麼喜歡?
我個人比較喜歡針織跟梭織,這兩堂技藝學會先上兩小時的理論課之後再上兩小時的實際操作,每週都會有作業要做,也就是說每週都會學新的東西,一種現學現賣的上課模式。做完作業會有成就感,當然越不容易做的成就感越大,過程之中也會有挫敗跟崩潰的時候,不過如果喜歡做這件事情,那就都不是問題了啦!
推薦什麼特質的人去修這門課?可以期望獲得什麼?
選這門課能夠滿足那種真的喜歡織物的同學!如果你看到很多顏色的紗線櫃會很開心、想要知道你穿的毛線衣是怎麼織成的甚至你只是想要知道梭織跟針織有什麼差別,你會很喜歡上課的。
---------------------------------------------------------------------------
歡迎在文章回覆發問以及留下意見 也歡迎填寫回饋表單
我們將定期抽出幸運兒 發送神秘禮品
問卷:http://goo.gl/forms/nkHofy3aQ4
更多文章:http://wegotocollege.blogspot.tw
歡迎在文章回覆發問以及留下意見 也歡迎填寫回饋表單
我們將定期抽出幸運兒 發送神秘禮品
問卷:http://goo.gl/forms/nkHofy3aQ4
更多文章:http://wegotocollege.blogspot.tw
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Hi 課任務】陳怡霖-音樂創作與社會運動
為何選這門課?
常常有人說清交都是充滿理工氣息的大學,有時重視理論而死板、缺乏人文素養與社會思考。這門通識結合了音樂創作與社運,而老師本身是知名樂團黑手那卡西的主唱,藉由紀錄片的播放以及時事新聞的討論、分組報告呈現,除了可以讓大家對自身周遭的社會問題有所關注、反思之餘,也領導大家了解音樂在社會運動裡所扮演的角色。理性探討人們如何在體制的邊緣運用自身力量,促進整個社會變得更好、更理想。
上課方式、內容,為什麼喜歡?
會先藉由播放紀錄片及討論課來建構大家對「音樂與社會運動」的概念,例如愛沙尼亞的歌唱革命、搖滾救貧窮等等。無論是受到壓制的人民或是想要對社會促成正向貢獻的樂團,音樂都是一種與社會連結很好的途徑。藉由討論課讓大家認知:社會運動需要有樂團在現場帶動人民並不是某種潮流,而是因為歌曲本身能呈現出社會價值(現象闡述、反動抗爭)的體現。之後會邀請同為社運樂團的歌手做專題演講,再讓大家進行專題式的分組報告,最後總結: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哪怕是因為關心社運或純粹喜歡音樂,應該如何進行社會參與?期末成績會公布評分指標讓大家自評,完全自由心證。在之前學運時甚至會帶領大家實地參訪抗爭現場,讓大家不僅在文本、新聞中做討論,還能實地感知社會運動及音樂在我們生活中真實的影響。
推薦什麼特質的人去修這門課?可以期望獲得什麼?
「反正講錯也不扣分,你不講我反而會生氣。」老師注重課堂互動,所以非常希望大家提出自身的意見做批判思考。正如他對於社會現狀的看法,他鼓勵大家對身邊的事務抱持熱情跟質疑的心態,並不只是「碰到問題選邊站」,重要的是先以理服人再動之以情。對於平時對新聞時事冷漠的同學來說,這會是一個反思、增加認知的好機會;對於關注社會議題或喜好音樂的同學來說,除了能重新了解兩樣東西彼此的關聯,也能以課堂為舞台、跳板,在社會議題或歌曲創作上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只是對單一議題的深化瞭解,所傳授給大家的可能是一套新的思維方式!---------------------------------------------------------------------------
歡迎在文章回覆發問以及留下意見 也歡迎填寫回饋表單
我們將定期抽出幸運兒 發送神秘禮品
問卷:http://goo.gl/forms/nkHofy3aQ4
更多文章:http://wegotocollege.blogspot.tw
【Hi 課任務】張孟珺-台灣史
【Hi 課任務】
Hi 課?嗨課?還是駭客?
--『Hi 課任務』系列專欄誕生啦!--
「大學到底在學什麼呢? 會不會不喜歡系上的課呢?」
心中有這些疑問的你們都擁有「Hi課精神」
學長姐們分享系上的必修課或是學校開設的通識課
透過理解大學上課的內容及上課模式
更能理解自己適不適合這個科系
也希望學弟妹們能透過這些文章
知道自己將來要走的路是甚麼 確立自己的目標!
駭客精神是指善於獨立思考、喜歡自由探索的一種思維方式。
快讓你們心中也擁有駭客精神及「Hi課精神」吧: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歷史系有什麼有趣的課程嗎?學到的跟高中的有很多大的不同嗎?想知道答案的話,讓我們看看張孟珺學姐分享他修台灣史的經驗吧!
為何選這門課
台灣史是歷史系的必修,雖然每所學校歷史系的台灣史課程的教學內容都不大相同,但不容否認的是台灣史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歷史,我們現在的社會狀況、政治制度、風俗習慣無不和台灣史扯上關係的。了解自己的家鄉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在未來有可能與外國朋友侃侃而談自己生長地的故事,相信用歷史聯結會引人入勝的。
上課方式、內容、為什麼喜歡
特別喜歡我們台灣史老師的教學方式,他跳脫以往時間、大事件、大人物的歷史觀,很特別的我們老師著重探索台灣社會上小人物的歷史。以前高中課本中所看到的歷史人物,在我們這堂課上並非重點,老師希望我們從小人物的生活背景,再來探討當時大環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造就他們的人生。目前使用的書籍有《小的與1895》、《小的台灣史》,從小人物的角度來看歷史事件,我們才可以更宏觀的了解台灣史,而並非僅由官方記載的資料來學習。講述台灣史大部分都從荷治時代開始講起,一路到現今。其中,有多少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文化可能是荷治時代留下來,或是清代移民帶來的產物,真得很多很多特別有趣的故事。而且老師很開放學生問問題,然後由學生回答自己的想法,老師在旁補充或指導,這種非制式化的教學方式讓大家都可以輕鬆的參與其中,也讓我覺得很有啟發,所以推薦大家我們的台灣史。
特別喜歡我們台灣史老師的教學方式,他跳脫以往時間、大事件、大人物的歷史觀,很特別的我們老師著重探索台灣社會上小人物的歷史。以前高中課本中所看到的歷史人物,在我們這堂課上並非重點,老師希望我們從小人物的生活背景,再來探討當時大環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造就他們的人生。目前使用的書籍有《小的與1895》、《小的台灣史》,從小人物的角度來看歷史事件,我們才可以更宏觀的了解台灣史,而並非僅由官方記載的資料來學習。講述台灣史大部分都從荷治時代開始講起,一路到現今。其中,有多少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文化可能是荷治時代留下來,或是清代移民帶來的產物,真得很多很多特別有趣的故事。而且老師很開放學生問問題,然後由學生回答自己的想法,老師在旁補充或指導,這種非制式化的教學方式讓大家都可以輕鬆的參與其中,也讓我覺得很有啟發,所以推薦大家我們的台灣史。
推薦什麼特質的人去修這門課?可以期望獲得什麼?
雖然感覺大部分還是本科系的有修台灣史,但真心覺得身為這個島上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更了解這片土地一直以來的發展,我們可以批判、可以苛責、但我們最不能忘的是感謝。台灣史是與我們最相關的一段歷史,雖然歷史不是實用的科目,但具備這些知識常識,在與人交談中一定會對你的談吐有加分作用。更重要的是很多歷史系的課程會完全讓你對既有歷史認識改觀,你會發現其中更多有趣的來龍去脈或更貼近真實的歷史。
雖然感覺大部分還是本科系的有修台灣史,但真心覺得身為這個島上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更了解這片土地一直以來的發展,我們可以批判、可以苛責、但我們最不能忘的是感謝。台灣史是與我們最相關的一段歷史,雖然歷史不是實用的科目,但具備這些知識常識,在與人交談中一定會對你的談吐有加分作用。更重要的是很多歷史系的課程會完全讓你對既有歷史認識改觀,你會發現其中更多有趣的來龍去脈或更貼近真實的歷史。
---------------------------------------------------------------------------
歡迎在文章回覆發問以及留下意見 也歡迎填寫回饋表單
我們將定期抽出幸運兒 發送神秘禮品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大哉問】-讀書計畫大哉問 part.4!
接近考前一個多月,相信學弟妹在水深火熱的壓力之下,同時又面對考試結果極高的不確定性,心中一定有許多困惑與迷惘,這次專欄邀請到許多學長姐來解答你們的疑問!之後幾週也將有許多波[大哉問]釋出,也會廣泛蒐集各方學長姐的讀書方法解答、科系介紹等,歡迎你們在以下表單中填寫問題,不要錯過得到學長姐寶貴經驗的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試容易緊張,有沒有什麼小撇步?
[國企二 鄭惠文]
我認為在大考時,去除緊張方法的分考試前與考試中,在考試前建議一定要去看考場,熟悉地理環境有助於降低緊張感,另外就是考前能找同學聊聊天,讓自己放鬆心情,模擬在學校的平常心,最後幾分鐘則坐在位子上讓自己定下心來。在考試時「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是很重要的,緊張是正常的,但絕對不能害怕,沒有人不緊張,但有自信的人一定能做到更好。
我認為在大考時,去除緊張方法的分考試前與考試中,在考試前建議一定要去看考場,熟悉地理環境有助於降低緊張感,另外就是考前能找同學聊聊天,讓自己放鬆心情,模擬在學校的平常心,最後幾分鐘則坐在位子上讓自己定下心來。在考試時「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是很重要的,緊張是正常的,但絕對不能害怕,沒有人不緊張,但有自信的人一定能做到更好。
到底如何判斷最適合自己的讀書地點?還有判斷自己適合獨自讀書或是揪團讀書呢?
[財金二 李岱蓉]
能夠持續專注就是好地點,就是看了手錶發現,哇賽竟然過了那麼久!的感覺。不要矇騙自己帶著手機如果有不會可以查資料或是問同學了,建議把手機放在家出門讀書,在家讀書就把手機放在別的房間,甚至鎖起來,把問題記錄下來,讀到一個大段落再統整!
看著大家都把目標設在高分數的科系,但我其實想讀自己比較有興趣的,我該怎麼調適心態與看待我自己的目標?
[物理一 邱繼平]
其實對於讀物理的人,應該多少都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不必把其他人的看法看的這麼重,重點是知道自己讀這個科系的原因和目標,分數的高低並不是判斷這個科系好壞的唯一條件。更何況,一個科系在台灣受歡迎不代表他就是其他國家最看重的科系,如果未來想往國外走,就更是不需要在意錄取分數這種較膚淺的東西。
[獸醫三 劉昱貝]
其實當初立志要考獸醫的時候,班導、家人幾乎都不太認同,但也不致於到非常反對的地步。但是因為我意志蠻堅決而且在對其他科系真的完全沒有任何興趣的情況下,就只為了一個目標努力。到了填志願的時候當然都還是有小爭吵,但是學會怎麼良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跟長輩溝通是很重要的,畢竟他們也不是真的非要你怎樣不可,大多都只是出於關心跟擔心你的未來才會去質疑你的夢想,並不是真的反對你。我自己覺得不要把別人的想法看得太重,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後不要後悔,對不起自己就好。
---------------------------------------------------------------------------
歡迎在文章回覆發問以及留下意見 也歡迎填寫回饋表單
我們將定期抽出幸運兒 發送神秘禮品
訂閱:
文章 (Atom)